7

3

收藏

分享

以有力监督推动改革见人见事见效

阅读字号:
精气神 · 2025-4-13 18:05:58| 字数 1,629

    习近平: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、以权压法、徇私枉法的挡箭牌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、规范权力、制约权力、监督权力。
095335bcjifeih3e8ipu89.png.jpg

      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,是高质量发展时期以宪法治国重要“法宝”以有力监督推动改革见人见事见效    

      强有力的监督,对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至关重要。从“改革”到“全面深化改革”再到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”,我们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,触及的矛盾更加尖锐。可以说,没有“强有力”的监督,改革落实可能就会“软无力”;监督“失位”,改革落实可能就会“失速”“失序”。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特别强调,“强化政治监督,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,以有力监督保障改革顺利推进”。这表明抓好改革监督是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有所进、改有所成的关键举措。

    对改革的监督,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、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。党内监督首先是政治监督。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,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。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、精准化、常态化上下功夫,统筹推进纪律监督、监察监督、派驻监督、巡视监督,聚焦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重大改革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,把改革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、党中央提出的改革任务贯彻得怎么样、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是否担当起来作为重点内容。

       督查工作也是一个重要抓手。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,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。要把督查工作抓紧抓好,做到决策督查有高度、督查调研有深度、专项查办有力度,全面了解深化改革重点工作、重点事项的实施进度与成效。同时,促进人大监督、民主监督、行政监督、司法监督、审计监督、财会监督、统计监督、群众监督、舆论监督贯通协调,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改革部署要求同职责和实际紧密结合,切实保障改革部署落地见效。

     针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进行监督,做到全面覆盖。广大党员干部、各级各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。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主体意识。有的存在“看客心态”,把改革当作领导的事、当作别人的事,不知道为何改、谁来改、改什么,被动盲目;有的存在“懈怠心态”,觉得已经干了很多的工作、取得不小的成绩,现在可以歇一歇、缓一缓了;有的存在“选择心态”,合意的就改、不合意的就扔一边,对自身有利的就改、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改。

      因此,要将监督明确到岗、具体到人,确保监督对象全覆盖,覆盖到每一名党员、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,覆盖到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责全过程,切实把改革的主体责任压紧压实,推动广大党员干部、各级各部门真抓真改下真功。紧盯“一把手”“关键少数”,看是否既挂帅又出征,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、重大方案亲自把关、关键环节亲自协调。盯住重点人重点事,及时准确发现推进改革过程中打折扣、做选择、搞变通等突出问题,以有力监督推动改革见人见事见效。
100857x5zthmd5lt55d5yo.png.jpg
    监督过程中,要注重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。落实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,是具体的、实践的,不是空洞的口号,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上。要强化实绩实效的监督,在一项项工作、一件件事情中防止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坚决纠正一些地方、单位在改革落实中存在的温差、落差、偏差。基层干部离人民群众最近,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。

      同时,基层也是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易发高发区,如果监督缺位,可能会导致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。要强化基层监督体系,持续推进监督力量下移,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开展工作,发挥群众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始终坚持让人民评判,把人民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,做到改革为了人民、改革依靠人民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     改革重在落实,也难在落实。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监督工作,让监督与改革如影随形、齐头并进,推动一级带着一级干,才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、实现新突破,才能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。选稿:湖南都市网 主编:郭名家
     陈 睿 学习时报

微信扫一扫,手机上阅读^_^

参与人数 1文明分 +5 收起 理由
高质量湖南 + 5

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 : 文明分 +5

温馨提示
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也‌。古人讲:与天下同利者,天下持之;擅天下之利者,天下谋之。天有时、 地有财, 能与人共之者仁也; 仁之所在、 天下归之; 义之所在、天下赴之; 道之所在、天下归之;故天命无常也, 唯有德者居之。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, 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天下。欢迎您来到“湘商红”共同富裕-互动社区!这里将是你人生再次觉醒梦想实践的起点, 我们带你走进一个有“温度、态度、尺度、深度、高度”多维度的新世界!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专属于人民至上的共同富裕互动空间。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官方Email:hunande@88.com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评论 3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
观察者

举报

“蝇贪蚁腐”啃食群众获得感,群众感受最直接,只有坚持“开门搞整治”,有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,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合力。四川省南充市在全域推进全媒体“阳光问廉”进县乡、“阳光问政坝坝会”等工作,及时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回复 · 2025-4-13 18:31:47| 字数 111

举报

当官就不要发财。当官发财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,是权力寻租和腐败的通俗表达,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冲突。

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当官不发财是主流价值观,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吏治文化的核心主张。早在《大学》中就有“畜马乘,不察于鸡豚。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百乘之家,不畜聚敛之臣”。汉代要求“受禄之家,食禄而已,不与民争业”。唐代《唐会要》明确“五品以上,不得入市”。宋代《官箴》中记录“当官之法,惟有三事,曰清、曰慎、曰勤”。明代《大明律》禁止公、侯、伯、四品和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其家属、仆人经商。到了近代,孙中山亲批“升官发财请往他处,贪生怕死勿入斯门”对联挂在黄埔军校的大门上。爱国将领吉鸿昌把“做官即不许发财”烧制在瓷碗上警示自己和部属要廉洁奉公。
回复 · 2025-4-13 19:01:41| 字数 317
返回顶部